2021年10月9日下午及10月11日,护理学院在良乡校区护理楼大会议室继续召开护理学一流专业建设大讨论,会议分三个半天,按照临床护理教研室、基础/人文护理教研室、中医护理教研室和护理实验中心进行课程内涵建设汇报研讨。学院领导班子、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交流谈论。
9日下午,临床护理教研室所属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护理思维综合训练ⅰ》《临床护理思维综合训练ⅱ》共计9门课程,分别进行了课程建设点和建设举措的汇报,主要总结为以下四项内容:第一,探索基于循证的高仿真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循证意识,培养循证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二,院校协同联合开发线下实习与“云见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梳理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内容,通过临床实景床边教学、临床真实病例,加深理解和认识的知识点,发挥云见习不受时空限制,将临床日常积累的典型病例和护理前沿技术等拍成视频,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线下实景见习的有效补充;第三,院校协同联合开发课程教育教学素材库,全面梳理课程各章节内容,制定章节素材表,与临床课程组师资共同拍摄制作一系列临床课程图片库、视频库、典型案例库和特色微课库;第四,购买和研发临床护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库,梳理课程中“做不到”和“做不好”且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通过购买或研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配合实景教学,形成临床专业课程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11日上午,基础/人文护理教研室所属的《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研究》《护理学导论》《循证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精神科护理学》,共计9门课程,分别进行了课程建设点和建设举措的汇报。根据基础/人文类课程特点,建设点聚焦混合教学模式、形成性考核评价和教学手段创新,基于已有的线上资源,开发专属spoc课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obe教学理念的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最佳证据应用到课堂教学,关注重点从教授课程内容转移至学生可真正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证据转化和应用。人文类课程则是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老师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职业价值观引领和渗透,激发学生认识和热爱专业,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同时,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方式,重新设计教学互动,加强教学反馈,切实了解学生学习变化,增加多元化评价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下午,中医护理教研室所属的《中医护理学基础i》《中医护理学基础ii》《中医临床护理学i》《中医临床护理学ii》课程进行了汇报,建设点分别聚焦创设传统文化的中医护理教学环境,探索课前经典诵读—医案解析—知识拓展的中医护理临床课程授课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思维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方式。搭建院校联合教师共享平台,分享中医课程资料和体会,保证教学同质化和规范化;在具有影响力的线上平台发布中医古籍诵读,使学生课上课下均沉浸在中医文化中,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继续完善spoc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尝试非标答案考试改革,挖掘临床护理资源,培训中医典型病例sp病人,完善sp病人的云见习模式,补充中医课程的线下见习;建设集“文化传承-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于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护理教学体系。
护理实验中心从中心的日常工作、内涵建设及未来建设目标做了介绍,实验中心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竭尽所能满足课程组老师提出的实验要求。对标国赛,调整实验教学空间,增设课程的实验项目,优化实验项目用物管理,通过启用课后开放预约与人脸识别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课后开放学习效率。进一步完善osce考站,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正在全力解决新增实验项目多、实验用品多、学生人数多、临床实验空间少的问题,未来也将进一步配合教学部实验项目的改革。
最后,岳树锦副院长强调,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教师教学能力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是打造金课的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要求老师们通过这次课程内涵研讨,每门课程都要拟定建设规划,将建设举措做实,保存好课程过程建设资料。刘香弟院长更是对老师们提出几点希望,要在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在行动中借鉴课程建设思路与网络教学平台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希望各教研室在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操作实施等方面共同学习,共同建设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本次护理学一流专业建设大讨论圆满落下帷幕,这既是一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碰撞的思维盛宴,又是一场高效且长远的研讨规划。未来,护理学院将以今日研讨之启迪,助力建设之成效,完成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验收。
(撰稿人:郑宇欣 审稿人:岳树锦、王超 发稿单位:护理学院)